新闻动态

零下40度作战手脚冻烂,冻死冻伤3万余人,血战长津湖有多惨烈?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9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前言

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的战役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惨烈,它甚至比电影还要残酷几十倍上百倍。

1950年11月27日,在长津湖地区,志愿军向美军发起进攻,在长津湖战役中,每一次的战斗都非常惨烈,除了美军的炮火攻击,还有严寒的折磨。

美军在强大的物资和武器情况下,精神都能崩溃,而我们的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,他们的手肿的像馒头,脚被冻烂,饿了只能吃雪充饥,宁愿冻死也绝不撤退,有连队甚至冻死在阵地上,在零下负四十度的战场上全歼美军一整个团。

战士在卡片上写下了不屈的信念:

“我爱亲人和祖国,更爱我的荣誉,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…..”

进军长津湖

展开剩余90%

朝鲜半岛,南北直线长约800公里,东西最宽处约300公里,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。

如果说三八线是由一条军事分界线演变而成的国家分界线,是一条半岛南北两方人民心理上的分界线,那么半岛上还有一条线更实在,那就是拱起来的半岛北部的狼林山脉。

狼林山脉呈南北走向,平均海拔约2000米,南高北低,是朝鲜北部地形的分界线和河流分水岭,位于狼林山脉东侧的长津湖,长年冰封积雪,几乎不为人所知。

但是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让它家喻户晓,有史学家称,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拐点,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。

1953年志愿军第39军展开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战,云山战役,11月5日,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,志愿军在东,西两线共歼灭美军,英军,韩军1.5万余人,粉碎了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朝鲜的计划,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。

长津湖战役,美军和韩军的第一兵团,两团共计十万多人,而我军派出的是第九兵团和二十军以及二十六军,二十七军,共计15万。

11月25日前后,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,鸭绿江开始封冻,过去9兵团在国内作战,多是丘陵地带,虽有一些山地作战经验。

但是朝鲜北部的地形多是高山峻岭,山峰高过千米,甚至达到两千米,悬崖峭壁,而且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,树林茂密,部队运动受地形狭窄限制,极大地影响了运机速度。

而当时的装备,多是缴获国民党的,尽管国民党也有一些从美军那些缴获来的,但是跟如今美军相比,差距甚大。

志愿军也没有空军,而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几百架上千架美军炸机轰炸,志愿军也没有坦克大炮,9兵团只有少量小炮,火力与美军相比差的太多。

朱文斌是58师173团的作战参谋,他认为9兵团部队有个鲜明的特点,就是善于近战,夜战,天气越是恶劣,越要拉出去打,用这样的优点与美军较量,美军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,而志愿军的劣势也会转换为优势。

在进军的过程中,朝鲜的百姓纷纷过来。他们看到志愿军连连摇头,他们说:

“敌军和人民军的装备比你们好的太多,都没有打好,你们这个样子能打好吗?”

一位志愿军徐放不服气,就告诉他们会汉语的:

“我们打仗有名嘛,怎么不能打,不在于装备好坏,抗美援朝是国际主义精神,根据你们说的情况,好像把美军打败有困难,你们放心吧,我们有决心打败美军!”

恶劣的天气,志愿军手脚冻烂

没有保暖的棉衣,没有吃的,很多人都接近崩溃的边缘,一个团政委看见26军政治部干事支福田抱头痛哭,见到他背了两条刀鱼,要了一条,刀鱼冻得像冰坨子,他就生啃着吃。

寒冷和饥肠辘辘导致部队士气低落,有很多士兵还在战场中站立太久,肢体都被冻烂了,而美军的物资却是很充足,志愿军背了七八斤粮食,战士们体力消耗大,饭量也大,后来没有粮食吃,就吃雪河咸盐充饥。

没日没夜的行军,志愿军终于到达第一个宿营地,部队下山,到了朝鲜的一个村子,进去一看,村子被美军炸的连砖头都不剩。

当时没有防空洞,还要防止美军飞机侦查,轰炸,部队就疏散在露天的野外,找个隐蔽地方,在山坡底下生火烧水。

战士们的鞋子跟脚都冻在了一起,鞋子脱不下来,由于没有经验,就伸着脚在火边烤,这一烤,鞋子是化了,但是脚也跟着化了,一捏都是烂的,特务连一共冻伤30多人。

雪寒岭,荒山岭,死鹰岭,剑山岭,9兵团15万大军跋涉在一个又一个连名字都透露着寒气的山岭上,几乎没有补给,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,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天,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,于26日集结在长津湖指定的战斗位置。

这就是宋时轮带领的9兵团,9兵团入朝仓促,战前准备不充分,入朝又给美军大规模轰炸,后勤补给极其困难,粮食,棉服,弹药等物资无法到达部队手里,让很多战士冻伤饿死。

“很显然,我们并没有为这一大型战役做好充分的准备”20师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回忆道:

“在进入北朝鲜的第一个星期,我们就遇到了各种困难。”

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,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床棉被,入朝第一天,就冻伤800人。

对于入朝的仓促,27军79师235团3连指导员邹世勇也深有体会:

“我们的鞋还是胶鞋,所以在零下世纪摄氏度的时候。脚都冻坏了,我们在抗寒保暖问题上,跟敌人没法相比。”

11月27日,长津湖普降大雪,百年不遇,气温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,有记载显示,在战役开展的20多天里,零下摄氏度是家常便饭,受寒流影响,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,很多战士还没投入到战斗就被活活饿死,长津湖战役之惨烈可见一斑。

而在长津湖战役中,对战的装备,后勤补给状况可以说是天壤之别。

当时毛主席强调,要爱护朝鲜老百姓的一草一米,可是志愿军出国没带钱,他们只能把缴获的毯和鸭绒袋留给老乡,换取土豆,而天气寒冷,土豆都冻成冰疙瘩了,战士们只能硬啃,夹在腋下化,化一层啃一点儿,再化,再啃。

亮剑长津湖

在麦克阿瑟圣诞总攻占作战计划中,西线为主要攻击方向,而彭老总的部署就是第38军首先歼灭德川之韩伪第7师,而后向价川,三所里方向实施战役迂回,断敌退路。

东线是第20军首先将古土里,柳潭里之敌和下碣隅里之敌隔离,坚决阻击北援助,此次彭老总的部署,显而易见,就是要与美军打一场硬碰硬的防御攻击战。

25日,黄昏在清川以北整个细线的宽大海面上,志愿军向美军和韩军发起全线进攻,最后在志愿军的猛烈攻势下,联合国军苦苦支撑,美2师最惨,损失人马4000以上。

之后的战争中,在双方武器,物资悬殊的情况下,我军没有任何坦克武器,为了对付美军的坦克,志愿军在腰间绑上手榴弹,用血肉之躯阻挡美军的坦克。

美军拥有飞机,坦克,大炮等重大武器,志愿军的伤亡也是非常大,冻死冻伤三万余人,即使这样,志愿军战士还是顽强抵抗。

更让人敬佩的就是志愿军的“冰雕连”,在零下三十度的天气中,战士们为了躲避侦察机,白天在原地蹲守伏击,连长确保志愿军不被冻死,也不让睡觉。

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天之久,待最后美军发现,志愿军手握钢枪保持整齐的战斗状态,看到这,美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,不得不撤退。

最后一战,志愿军三炸水门桥震撼世界,长津湖战役给美军第一师和美步兵第七师以歼灭性打击,共歼敌一万三千余人,血战13昼夜,创造了全歼一个加强团的记录,凭借着“一把炒面一把雪”,取得战争的胜利!

三个连队为阻击美军宁可冻死不撤退,志愿军写道:

“我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!”

这段历史,值得我们铭记,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!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快3如何顺龙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